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1.项目名称:法治政府建设能力培训法律服务
2.服务对象: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提供主体:律师、理论界和行业专家
4.需求分析:(1)依法治国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增强政府效能和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能力。(2)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是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基本完成,2035年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规划中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目标。(3)现有公务员培训体系多侧重理论、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短期内快速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并在执政和治理实践中见实效的时代要求。(4)易和所政府法律服务、公共机构法律风险防范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实践及全国政府法律服务联盟对各级各地政府培训实践获取的调研数据和相关信息反映,政府工作人员,尤其领导干部对律师作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政府法律顾问提供理论结合实际、分类分级、实用新型的培训课程具有迫切而持续的需求。
5.服务程序:
根据调研及法律服务实践总结归纳分类梳理法治政府建设及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所需培训专题,完善系统、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库。 |
建立法治政府建设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 |
能力和培训现状调研诊断:项目律师通过座谈会、书面调查问卷、能力测评、实地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该机关或组织行政实践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培训现状,出具调研诊断报告,分析培训需求(原有客户结合提供法律服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
具 体 培 训 项 目 工 作 开 展
|
设计针对性和实用型课程,编制培训规划方案:根据机关或组织需要,设计个性化培训体系,在课程和师资库中组织实用型、实效性、形式多元化培训课程,科学设计培训推进规划。拓宽法治思维,强化心理建设和解决问题路径探索能力。 |
组织和提供具体课程培训:按课程体系和培训规划,分板块、按需求程度,组织具体培训课程实施,保证课程内容、形式和课程效果,实现培训目标。 |
定期评估培训效果修正完善培训体系和模式:通过问卷、测评、模拟立法、执法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和改进提升建议,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模式。 |
6.服务方式:
法治政府建设系列培训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式服务。律师团队深入实际调研,挖掘问题结点,及时评估,持续跟踪,结合党和国家治理需要,不断更新升级项目服务体系、内容、效果。
(2)前瞻性分析。在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法治政府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任务,对机关或组织能力缺陷和提升、培训需求进行系统分析,针对性化解。
(3)个性化设计。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管理领域的机关或组织存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问题,立法、执法、决策等实际问题规范和矛盾化解需要,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案。
(4)资源整合型推进。遴选吸纳理论界专家、行业领域专家、政府法律服务实务专家、心理学专家、艺术大师等专业人士,推进项目实施,发挥专业和团队优势,形成立体化、多元化、复合型培训模式,进行个体和群体的全方位系统提升训练。
7.服务内容:
(1)介绍和展示法治政府建设系列培训课程
向机关或组织介绍和展示法治政府建设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具体类别板块、培训目标及效果等。
(2)能力和培训现状调研诊断
组织问题和培训需求调研,出具调研诊断报告,分析问题并提出培训建议。
(3)协助完善培训制度体系和能力训练工作机制
针对现状问题,协助机关或组织完善培训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能力训练机制,提高制度和机制实操性和运行效果。
(4)个性化课程设计和培训方案编制
在课程和师资库中组织实用型、实效性、形式多元化培训课程,如规范管理类、风险防控类、严格执法类、基层治理类等,科学定制培训推进方案。
(5)培训实施
按课程体系和培训规划,采取有效方式、方法,组织培训有序实施。
(6)评估培训效果完善课程体系
从主体、内容、接受程度、转化程度等角度对培训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实效。
(7)设计制作年度培训和工作人员能力工作报告、汇报PPT、纪录片
结合培训设计和实施实际,定制机关或组织的年度培训和工作人员能力工作报告,运用大数据,实证分析、比较等方式,总结工作、分析理念和能力问题,并根据需要以PPT、纪录片等可视化、可持续的载体方式展现。
8.风险提示:
(1)创新模式和体系与原有培训机制是否存在矛盾以及如何平稳高效对接,需要机关或组织进行自测和判断。
(2)机关或组织需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审查,对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需求进行判断。
9.预期效果:
(1)通过项目推进,建立机关或组织完善的培训和能力训练体系,形成法治政府建设全局认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能力。
(2)通过培训课程优化设计和实施,完成个体素养、法律知识运用、问题应对能力、矛盾预判和调处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岗位素质建设,掌握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法律底线、有效方式、科学方法等。
(3)通过法治思维、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升,促进机关或组织规范履职、全面履职和治理创新,本质上提高政府效能和公信力,依法、优质、高效推进党和政府各项工作。
10.编制单位(联系方式):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
电话:010-51260403
11.编制人员:闫丽彬
项目联系电话:15810601756、186116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