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1.项目名称: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之“创新社区治理”法律服务
2.服务对象:基层政府
3.提供主体:律师
4.需求分析: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求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自此,推进社会自治和社区治理创新跃升为新时代下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十九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大力提倡基层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推动基层自治建设步伐加快、对基层自治规范化法律服务项目需求迫切。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之“创新社区治理”法律服务项目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措施,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5.服务程序:(以流程图的方式进行)
拟定项目服务方案,建立合作关系 |
拟定项目法律服务方案,全面详细地介绍项目服务背景、服务内容及工作计划,其中具体明确项目各个阶段、环节的工作成果。
|
开展社区治理调研工作:律师通过座谈会、书面调查问卷、实地访谈方式与基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居委会成员及居民代表或业委会、物业公司了解社区治理现状及难题。 |
项 目 工 作 开 展 |
构建政府治理体系:梳理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所涉具体职权,制作政府社区治理行权手册。同时,梳理社区治理常见违法行为所涉职能部门职责,制作相应职权法律法规汇编及职权梳理表,制作基层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联动方案,构建政府社区治理体系。 |
构建居民自治体系:梳理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对业主大会、业委会及物业公司的指导职责,同时搭建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自治体系,制作居民规范管理自治手册。 |
构建政府治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
6.服务方式:
创新社区治理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提供法律服务:
(1)实地调研。律师团队深入基层政府及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基层干部及居委会成员沟通交流,了解、提炼社区治理现状及难题。
(2)座谈探讨。针对社区治理常见违法事项(但不限于私搭乱建、侵占绿地等)查处的实际操作及现实难点等问题,与基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深入交流、探讨,为更好的构建政府部门之间联动执法机制提供支撑。
(3)团队难点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本律师事务所以基层政府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为主,律师事务所其他律师组成专业团队提供法律服务为辅的方式开展项目工作。复杂、疑难法律问题及时进行集体“会诊”,确保项目落地实施的合法性。
7.服务内容:
通过梳理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治理中的职权依据,厘清职责边界,依法搭建政府治理体系;通过梳理居民自治所涉法律、法规,明晰居民自治权利范围,依法构建居民自治体系。通过政府治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德治、自治、法治相辅相成的创新社区治理格局,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1)项目培训
为基层政府、居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提供《创新社区治理项目》法律培训,详细介绍创新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及创新社区治理的工作路径。
(2)项目实地调研
项目律师通过座谈会、书面调查问卷、实地访谈方式与基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居委会成员及居民代表或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了解社区治理现状及难题。
(3)构建政府依法治理体系
第一,梳理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法定职权,制作行权手册。通过全面梳理基层政府社区治理所涉法律法规,厘清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法定职权,制作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的行权流程及行权时所使用的文书模板,为基层政府依法履职提供法律支撑,规范基层政府社区治理依法行政行为。
第二,梳理社区常见违法行为所涉职能部门职权,建立基层政府与职能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全面梳理社区常见违法行为及对应的查处执法部门,编制违法行为查处职权部门清单,同时根据联动执法实践调研情况,编制基层政府与职能部门联动执法方案及配套文书,为属地政府与职能部门联动执法构建良性机制,实现社区治理合法、高效开展。
(4)构建居民依法自治体系
通过全面审查既有居民公约及实地调查研究,诊断社区治理中的法律风险和实操问题,根据实际需求规划设计社区治理规范体系,设计、制作各项具体治理规范及实操程序性文书模板,形成社区规范管理的自治手册。通过自治的方式实现社区的规范治理。
为有效推进创新社区治理项目所涉各项制度落地实施,该项目延伸提供深化落实系列服务,通过社区规范管理手册个性化启动仪;规范管理手册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展演等项目推广活动;通过结合时政及现实问题的主题设计,组织基层干部主题论坛;专项及常态宣传等深化服务,将居民公约植入每个家庭、每个居民,让所有基层群众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改进,融会贯通,行有准则,最终实现社区治理创新,助力法治政府顺利建成。
(5)构建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
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体系搭建完成后,为深入落实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应构建居民自治与政府治理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对于社区治理行为,首先应在社区发布遵规守约倡导性的公开信,在德治层面加强引导;其次,在自治层面,通过居民公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最后,在上述治理措施不佳情况下,上升到政府治理的法治层面解决。
8.风险提示:
(1)在梳理基层政府及职能部门职权并制作行权手册时,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保证手册的实用性;
(2)在指导社区制作社区规范管理手册时应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及特点进行定制化服务,并指导社区履行法定民主程序,确保制度合法有效。
9.预期效果:
(1)厘清行政机关社区治理的职权边界,确保依法行政。
通过梳理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明晰基层政府与各职能部门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边界,构建基层政府与各职能部门查处社区违法行为的联动机制,提高违法行为查处效率,优化治理结构、规则和方式方法,有效落实基层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监督和指导,避免行政风险,推动基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体系,提升社区自治组织治理水平。
通过构建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模块的居民规范管理制度,实现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在自治范围内做到明确责任,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尤其对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经济和民事责任作出契约性规定,通过各项治理规范保证基层权力和行为规范化,有效贯彻国家及地方的各项方针政策,让社区自治步入法治轨道。
(3)通过有序参与社区管理,规范居民行为,培养居民形成规则意识,在全社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通过构建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规范居民在社区中的行为,通过系列活动落实,使纸质制度内化为百姓心中的行为指引,形成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培育全社区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
(4)多途径、多手段、全方位实现社区治理的规范化、体系化、法治化,构建和谐社区。
通过建立健全居民规范管理制度的自治方式,在全社区树立典型的德治引导;通过基层政府与职能部门联动查处机制,减少社区违法行为,有效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打造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环境,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10.编制单位(联系方式):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
电话:010-51260403
11. 编制人员:胡云霞
项目联系电话:15810601756、18618205626